传承所在地:李道岗
古代通许,河湖密布,森林葱郁,岗阜起伏,人口稀少, 自然景观十分优美。由于黄河常常决口,通许县水患频仍, 官民多移居岗上。“邑常大水,公署多垫于泥沙,惟诸岗屹立, 官民移居之,以避患”,该景观就是指通许县境内当时多大岗。 据乾隆三十五年版《通许县志•山川》记载,县境内有 48 个大岗之说。由于黄河千百年来的多次泛滥,泥沙淤泥,加 之人类活动,这些岗阜大部分消失了,成为一望无际的大平 原,但仍在使用的地名中“李道岗”是其一,目前李道岗还 残留有昔日的古岗子,依稀还原古代通许县的地貌。 “李道岗”名字的由来,要追溯到明朝初年。一天,有 三个姓李的道人云游到一处山岗下,见有座山岗南北走向, 岗上森林茂密,岗下涡河水环绕,算得是一块风水宝地,于 是就在这里安定下来,修建了一座小道观。道人在此广传道 法,行医布善,深受附近村民爱戴,每当有人问医,村民就 指着这个岗子说:“你去岗上找李道人”,久而久之这个地方 被称为李道岗。道人晚年收徒,附近良善人家就把孩子送去 拜师学习,其中何家的先人习得良好医术,几百年来祖辈相 传,历经明清两个朝代以后,远近闻名1985 年修订的家谱,只留了辈分排表,没有先祖名字
何庚辰结发妻冯氏之墓(1912.12.26--2002.8)享年 90 岁,因何庚辰 未埋在故乡,所以家里不立墓
何元金父母之墓,上记载父何秉森 1914-吉时牺牲,母谢天花 (1912-1997.12.24)享年 85 岁,次子何元金,孙何德立,是重孙女何夏菁之父
几百年的传承经过两代人四五十年的萧条,几乎快要消 失在岁月的长河中。1998 年水灾后,何庚辰从台湾回来探亲, 他不忍医法流落他乡,认为这属于李道岗何姓的传承,问遍 家乡后辈竟无一人愿意接手。又过十多年,何元金的大孙女 何夏菁成年,从虚岁 19 那年,因肾病大小手术接连,苦不堪 言,大夫说这孩子就是一刀一刀的命,肾早晚都是保不住的。 期间家里人给太爷爷何庚辰打电话求医方,太爷爷听闻消息, 又考虑到或许这是个转机,于是第二次回老家探亲。此时, 已是 92 岁的高龄,他自知这是最后一次回老家探亲,特意在 老家待了一段时间,用传承医法暂时让何夏菁止住病情。太 爷爷观察到何夏菁思维敏捷、对医法十分感兴趣,顾不上传 男不传女的旧思想,对何夏菁说治病不是一劳永逸,岁月漫长,求人不如求己,学中医能保命,你学还是不学。致此, 第四代传承后继有人。上面是何家收藏和经络相关的 4 本旧书,出版于 1955 年-1969 年,其 中胶布疗法是何夏菁自己购买。
辨证:准; 解症:快; 配穴:精。